1.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官方(中国)

      內蒙古日報 | 向科技治沙要動能 書寫內蒙古綠色新奇蹟

      2024/01/08 集團新聞

      內蒙古日報科技版整版報道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防沙治沙經驗成效


      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事關我國生態安全、事關強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

      內蒙古是國家「三北」工程和防沙治沙主陣地、主戰場,擁有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同時也是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

      科研團隊在烏蘭布和示範建植的黃河風沙源阻礙、固定帶,植被覆蓋度平均提高30%

      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會長劉東生說:「當前,防沙治沙迎來了新機遇、新任務、新挑戰。科技作為生態建設的發動機、助推劑、加速器,將進一步推動防沙治沙事業新發展。」

      跟隨科研人員治沙

      百姓實現致富增收

      自治區林草局副局長鐵牛表示:「在荒漠化防治地區,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是沙草產業,沙草產業的核心引擎是林草企業,林草企業的靈魂和生命力就是創新。」

      「2015年,剛到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和科爾沁左翼後旗,看着2萬餘畝的科爾沁沙地,科研團隊成員們都沉默了。」回憶起當年,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研發中心技術總監邢旗記憶猶新。「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對實施區的氣候、地形條件、土壤質地和原生植被的種類、覆蓋度及產草量等情況進行調研,確定包含了宜播區域、適宜草種及比例、飛播時間、飛播高度等內容的飛播方案。」

      科爾沁沙地飛播生態修復

      「鄉土種源就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的『槍支彈藥』。」邢旗說,科研團隊在炎炎烈日下,選擇適宜這裏種植的小葉錦雞兒、沙蒿等種子,通過飛播+畜群踩踏的方式,把它們種到沙地里。

      經過3年的時間,2萬餘畝沙地復綠復草,讓曾經的浩浩沙漠化為綠意盎然的草海林原。

      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項目鄉土樹種混交林建設工程

      2021年,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聯合實施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項目鄉土樹種混交林建設工程,在通遼市科爾沁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實施鄉土樹種混交林、生態經濟林造林,建設苗木保障基地等。

      截至2023年5月,科研團隊累計在科爾沁沙地完成生態林造林37萬餘畝,區域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助力改善當地生態狀況、促進當地林業產業穩步發展,實現土地增綠、資源增值、牧民增收。

      阿拉善荒漠生態系統研究院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民生福祉。類似的生動案例同樣發生在錫林郭勒盟。

      2000年以來,錫林郭勒盟依託生態修復的多種措施實踐出治理、保護和發展並行的路子,20多年裏,各項鼓勵機制的出台激活了全民參與植樹的熱情,在一片片沙地創造着綠色奇蹟。

      渾善達克沙地治理綜合技術示範

      蘇尼特左旗牧民塔娜便是其中之一。塔娜說:「我家有近2000畝草場。2013年—2015年,我開始圍封禁牧沙化草地,自籌資金栽植沙柳、沙棘、檸條、榆樹等灌木植物,嘗試對草場進行修復。但由於缺乏栽植技術,浪費了很多苗木和勞力,修復效果很差。」

      為了學習種草養畜的新技術,塔娜去旗縣、盟市和自治區有關部門及科研院校進行學習。期間,有幸結識了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科研人員阿拉塔。

      2017年—2020年,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草原生態種業研究院的科研團隊免費為塔娜提供了駝絨藜、楊柴、沙柳、檸條、冰草等牧草種子及苗木,並現場指導栽植技術和管護措施,塔娜家的草場修復效果越來越好。

      渾善達克沙地治理綜合技術示範

      2018年,塔娜成為國家草原生態修復創新聯盟的一員。如今,她還成了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草原生態修復科研項目重點示範戶,帶動周邊40多戶牧民修復沙地面積近5000畝。

      與此同時,塔娜建立起合作社,引進加工設備,將駝絨藜、黃柳等打草後加工成顆粒飼料。說起以後的發展,塔娜笑着告訴記者:「計劃把飼料產品市場化,延長產業鏈條,帶動更多農牧民增收,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揭榜攻堅研製「大力士」

      沙地治理開啟新篇章

      新時期,國家給予「三北」工程新的國家重大戰略定位,未來「三北」工程亟待實現華麗轉身,內蒙古應該怎麼做?

      中國林科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研究員盧琦認為,實現大規模的「綠進沙退」,需要智能化、現代化的機械裝備來提升效能、精準實施。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自主研發固沙機,鋪設的沙障均勻穩定,埋深20厘米

      「我們的機械研究,是根據現實需求進行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創新機械研究院院長王磊說,為了治沙,百姓吃盡苦頭。頭一天挖好的樹坑,一夜之間就被風沙填平;剛種好的樹苗,第二天就被連根拔起。有時,為栽種成功一棵梭梭,不知道要反覆嘗試多少回。

      他清楚地記得,2019年,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實施一個草原修複試點項目時,試驗階段準備採用農業機械條播機在地上切一條縫兒進行小範圍試種。當時,草原站的科研人員就對農業機械是否會破壞原生植被提出了疑問。

      草原高速條播機,日播量900-1300畝,工作速度達15公里/小時

      為了解決草原修復項目的這一特殊問題,王磊開始帶領團隊苦心鑽研更適用的創新機械。他拿出一張手繪圖,大大小小的零件標註有幾十種。這就是他們自主研發出全地形獨立補播機的草圖。

      「這款機械是全國唯一一款針對荒漠化草原退化補播的專用播種機。工作原理就是模仿草原自然長草過程——牲畜在地上踩出坑,風把種子吹到小坑裏,在用土蓋上它。到現在播種機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單日作業量可達800畝。」王磊介紹。

      自主研發全地形獨立補播機,日播量600畝,單獨箱體裝載50kg種子,可連續作業200-400畝

      參與此項目的烏拉特中旗草原站副站長李俊海告訴記者:「2020年,我們這裏實施39.64萬畝大規模草原修復,使用了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自主研發的免耕型補播機,作業時通過開孔、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最大程度減少了對原生植被的破壞,加之標準、高效的播種,還提高了出苗率。」

      自主研發草原DCT補播機,可連續作業200-400畝,仿地性能強,允許土地落差達60厘米

      工程機械治沙,以機械化作業替代以往的「人海戰術」,不僅提升了治沙效率,解放了人力,而且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科研人員通過更多針對土壤、水源、植被、氣候、環境等因素的檢測設備,採用更加科學環保的修複方法,定製更加合適的修複方案,讓土壤恢復活力。

      數字種業平台,智能管理草種全產業鏈

      全地形獨立免耕補播機、DCT播種機、固沙機……這些聽起來有些陌生的名字,既是沙漠腹地「大力士」,更是助力沙漠治理、草原生態修復、生態環境監管的「小能手」。向科技治沙要動能,努力開啟新時代防沙治沙新篇章。